- 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创新
- Steve发布于 2013/9/30 11:26:30 | 19038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关键词:商学院 创新
-
8月初,我参加了一个在波士顿地区举办的战略计划会议。我是作为数据驱动设计协会(Institute for Data Driven Design, 简称ID3)的董事会成员与会的,ID3是一家从事研究与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对原则、合约以及规定的详细解释,来帮助个人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个人数据和数字身份。在会议上,我被邀请就公司在采纳破坏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时通常会面临的组织性挑战发表看法,因为ID3正在从事这种破坏式创新。我本人对这个话题颇为熟悉,在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面对这个问题,也经常在座谈会上讨论这个问题。我将我的意见概括为三个要点:明确有力的政策的必要性,以便整个组织能够为之共同努力;对破坏式创新活动的管理;以及由上至下的领导和支持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点进行详述。
当我们在讨论启动破坏式创新是多么令人鼓舞时,我们常常会忘记,破坏式创新的确具有破坏性,不仅对市场而言是这样,对你所在组织的个人和团队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往往将接纳变化视为一种积极的体验,但事实上,变化却是非常困难的,对很多人来讲甚至是痛苦的。你所做的是要求他们进入未知的、甚至可能是不合常理的领域。这将对他们的工作及家庭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是否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他们每个人能在何种程度上适应新的环境?与此同时,组织文化也许并不具备实施必要改变的包容性,即使当组织危在旦夕之时也是如此。
我的经验之谈是:鼓舞整个组织、使之接纳必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设定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未来目标,这个目标就相当于《 经》中的“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它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而并非在沙漠中盲目地游荡。约翰·肯尼迪总统(President John F Kennedy)于1961年5月2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就是阐述这种明确有力的目标的一个著名例证。
“我确信,在这个10年内,我们的国家应该致力于实现人类登月并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在现阶段,没有任何一项太空计划比登月计划更令世人难忘,或者比这项长远的太空探索更加重要;同时,也没有任何一项太空计划比登月计划难度更大、耗资更为巨大。”
通过提出一项非常艰巨但很具体的挑战,肯尼迪总统团结了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界所有的重要支持者,将这项挑战变为现实需要这些人的齐心协力。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Apollo 11)成功登月,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设定一系列更具可行性的目标是有可能转变一家大型综合企业的。可行性目标包括增长收入和利润、削减开支、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等。但是,上述目标看起来更像是日常业务。它们对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很关键,但是它们不能催生登月计划带来的那种热情,只有那种能够激发每个人想象力的、明确有力的目标才能做到这一点。
拥有鼓舞人心的策略是必要的,但并不足够。克莱·克里斯坦森(Clay Christensen)和迈克尔·雷纳(Michael Raynor)在他们合着的2003年畅销书《创新者的解答》(Innovator's Solution)中写道:
“数量惊人的创新归于失败,并非是失败于某些致命的技术缺陷,或是市场的接纳程度不足。它们失败的原因是:启动创新业务的任务被委派给了不足以当此重任的管理者或机构。企业高管犯下这种错误是由于,推进企业获得持续性成功的特定技能往往会妨害破坏式创新的最优理念。当启动破坏式创新时,企业的优势就变成了它的弱势。”
在很多组织中,那些擅长运营型工作任务的员工很有可能被提升至职位更高的管理岗位。但是,随着他们的升迁,其他工作技能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管理者必须要完成从管理当下到管理当下以及未来的转变——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必须既要擅长于运营,又要擅长于战略。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卓越的运营能力要求对技术、质量、流程、竞争对手、客户满意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能力非常适用于等级森严、纪律性强的管理方式。但是经营更具战略意义的创新活动,特别是破坏式创新活动,则要求一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创新是不可能建立在对信息进行缜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创新的早期阶段,可供分析的数据少之又少。同时,未知的内容数不胜数,因为在初期,人们并不清楚市场将对新产品和新服务作何反应。破坏式创新需要的是一种更具创业精神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基于对早期市场的塑造;与研究机构、商业伙伴和早期采纳者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及通过持续不断的实验与改进在市场中学习,直至建立清晰的公司策略。
很多公司和高管都在寻求运营和策略的微妙平衡上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近期结果与管理未来的持续相关性之间的平衡。运营方面的要求是如此之高,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变化迅速、竞争激烈、要求严苛的时代,以至于公司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资金都用在了管理核心业务上,最精于此道的员工往往最容易得到赏识和提升。通常,管理层不会指派那些有能力发展新兴业务机会的高层管理人士来掌舵短期内效益不高的部门,这些部门潜力巨大,但其未来很难预测。等管理层意识到某些新鲜的理念已经引起了顾客的注意,而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时,往往已经为时太晚了。
破坏式创新要获得实现成功的重要机会,管理高层的支持无疑至关重要。地位稳固的大型企业很难激发突破性创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待创新项目的方式就像他们对待其他项目一样。在一个规模更大的运营实体中,冒险项目可能会被淹没,因为这样的企业将使用一贯的商业指标管理这个项目。项目将难以获得管理高层的注意,因为其对公司收入及利润的贡献很低。所以,这个项目被人遗忘并最终流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创新项目艰难的起步阶段,指派经验丰富的资深管理人士来领导项目非常重要。在新项目获得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充分优势和商业成功之前,这个项目必须得到谨慎的经营与保护。在起步阶段,如果公司的其他部门将你视作一种与他们竞争资源、高管重视或市场认知度的内部威胁,那么他们可能会令你迈入艰难甚至 惨的日子。创新项目的领导者应该寻求全公司的关键员工的支持,让他们实际上成为自己的团队的一份子。而来自管理高层的人所共见的支持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帮助化解内部竞争,团结全体员工为这个与公司上下休戚相关的团队效力。
有很多原因都解释了为什么破坏式创新会在大公司屡遭失败。但是经常性地,尽管采纳了合适的策略,破坏式创新仍然失败在未对组织及文化变化倾注必要的关注上,而这种关注是组织和员工接纳创新并为之奋斗的必要条件。最终,这些与创新有关的人为因素可能就是成功与失败之间最重大的区别。
Irving Wladawsky-Berger
- 赖活不如好死?慎选你的死亡方式<<上一篇 下一篇>>俞敏洪:教学点模式已落后 抢建“护城河”
精彩评论
补充一句:当然,有人会驳斥说,刨去ABCD,心态最重要,哈哈~果不其然。
子悦对新闻:分析:全球商学院排名新趋势的评论
谁说设定好时间,哪怕1年or2年or3年之后,出炉的就定规是商界精英?也要看都是些谁去读的呀~ 还是那句话:是禀赋造就了成功,还是教育塑造了精英?
子悦对新闻:分析:全球商学院排名新趋势的评论
时间太宝贵 人脉挺珍贵 花销实在贵 MBA该何去何从?
-bd-对新闻:一年制MBA好不好?的评论
"未来正在等待我们的选择"喜欢这句话
M对新闻:必要的革命的评论
你们《世界日报》天南海北的乱出,连菲律宾那种地方都会去出上一张,人家老赵到香港读个书咋啦?
不平对新闻:世界日报:赵本山花大钱读CEO值得学习的评论
商学院教出来的学生,比较能在规则系统里生存,只要来个魔术师,就足以把它们玩懵掉
旁观者对新闻:商学院对金融危机负责?的评论
看来不只是印刷错误,或者题目没有泄露出去。呵呵
曾经是出题人对新闻:联考考题出错 复旦交大MBA复试分数线大降30分的评论
根据楼上的观点,这个排行榜应该再加一个指标:收入增幅或增速
娃娃对新闻:FT全球MBA排行榜揭晓的评论
根据楼上的观点,这个排行榜应该再加一个指标:收入增幅或增速
娃娃对新闻:FT全球MBA排行榜揭晓的评论
中国大陆只有中欧一家进入,牛的。加上香港科大,中国也只有2家。复旦、交大、北大等只有在EMBA这个赚钱领域,靠所谓毕业学员的年薪才有些位置。殊不知人家进来的时候年薪已经很高了,糨糊啊。
Lu对新闻:FT全球MBA排行榜揭晓的评论
各位,自己想读什么学校就去读,别以为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到你身上,无论好事还是坏事
娃娃对新闻:美国EMBA投资回报面面观(双语)的评论
不管网络如何发达,人类还是需要“真人交往”,因为人类有情感。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当网络阅读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神经活动结构时,情感表达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倒是心理学家可以研究的新领域了。
润轩对新闻:EMBA的六度空间的评论
罗马不是一天造的,贵族无法速成的
润轩对新闻:哈佛商学院百年“体检”的评论
非常想知道有没有更具体的信息呢?比如说有没有具体的案例?
润轩对新闻:商学院帮校友“找工作”的评论
不知道美国的捐款是否有被贪污或滥用的
匿名人士对新闻:金融危机波及大学捐赠的评论
职业经理人就该一门心思为股东挣钱啊,要是这个本也忘了,整天拿人家的钱作陶冶性情状,还不如称之为职业陶渊明了。
润轩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也许是跳舞和游泳。吴跳得好能参加舞林大会,结识很多过气明星,说不定将来对企业有用。游泳如果能够游到1/8个费尔普斯,那就了不得了,还怕企业上不去?还怕自己成功不了?嘿嘿!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以前听说过有MBA的5项全能,除了红酒、雪茄、高尔夫之外,另二样是什么有谁知道。美女和名车?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哈哈,有趣。和尚行为分析倒是挺适合MBA的。因为学习者大多是和尚型,偶尔有个尼姑型的出了名,就像恐龙一样稀奇。其次,MBA教那些和尚去搞定的对象也是以和尚型为模型的。哈哈。
星河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大前门,很早的时候很便宜,几分钱一包,听说现在很贵,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烟~~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MBA?是不是哈佛的MBA? 哈佛MBA就是哈尔滨佛学院和尚行为分析(Monk Behaviour Analysis)
皮蛋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妈妈、爸爸(MAMA、BABA)一共有三个字母组成,就是MBA。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MBA就是Married But Available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
想起来有种宣传高尔夫的观点,说是因为玩这种运动的人多少都有些钱或权,所以若学会高尔夫就多了能接近有钱权人的机会,还大谈在美丽的高尔夫草地边谈生意的方便惬意云云。一看便知,写这种文章的人应该还是毛头小子或急于求成的功利之徒了
匿名人士对新闻:红酒、雪茄、职业经理人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