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籍青少年犯罪总数连续6年下降
- Steve发布于 2013/11/23 3:28:23 | 26979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关键词:青少儿 沪籍青少年 犯罪
-
自2003年启动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建设以来,上海已初步形成了面向本地户籍社区青少年教育帮扶的工作体系架构,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目前,沪籍社区青少年数量约3.1万人,比2004年的6.3万人下降了一半。近6年来,本地户籍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持续下降。
201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昨日在上海举行,会上回顾了上海社区青少年工作10周年的推进历程。
500余名专业社工服务
自2002年起,上海将本地户籍的“失业、失学、失管”青少年作为“社区青少年”,后进一步明确为没有固定工作、未进一步就学的上海户籍16-25周岁青少年,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区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的具体工作对象。
2003年8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发文,正式成立了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作为团市委下设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00余名青少年事务社工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专职服务。
同时,通过实施职业资质认定、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本市逐步促进社工的职业化发展,目前70%以上的社工具有社会工作师或心理咨询师资格。
社区青少年10年减半
通过10年预防犯罪的实践,上海实现了对社区青少年的全覆盖和动态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10年来,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工共计服务社区青少年258445人,累计开案28985个,38.3万人次参与。开展小组工作4857个,18.7万人次参与。开展各类社区工作31792个,75.8万人次参与;成功推荐就业19661人,成功推荐学历培训7229人,成功推荐技能培训10491人。
上海已经连续多年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考核中排名第一。
目前,户籍社区青少年数量约3.1万人,比2004年的6.3万人下降了一半。上海户籍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自2007年起持续下降。
早报记者 陈斯斯 录入编辑:任凭
- 广东拟规定2016年起租房者子女可异地高考<<上一篇 下一篇>>经济学为何遭遇不满
精彩评论
是“放养”,还是“圈养”?——这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自己提出的命题,和“虎妈”的论点半点儿男女关系都没有!
匿名人士对新闻:“放养”还是“圈养”? 的评论
是我看到的迄今为止对“虎妈”的最为理性的评论!
匿名人士对新闻:哪一种育儿经更优越?的评论
陆游写过这首词吗?很差呀,不会真的是陆游写的吧,编出来的吧!!!哈哈哈!!!
lu对新闻:掀起全脑记忆系列课程神秘的面纱的评论
对自己不自信的家长才会把那么多的期望寄托到孩子身上。与其提前那么多时间考虑孩子可能上的学校乃至购买“学区房”(中了可恶的房地产商的道道),还不如关注孩子的当下,是否有更多的天性得以发展。
匿名人士对新闻:家有读书郎 花销直线涨(图)的评论
应为“反动学生”
刘金华对新闻:13岁女生写剧本谈婚恋引热议 郑渊洁:干得漂亮的评论
一定的环境加上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经历,我11岁被人称小反革命,16岁被打成学生。23岁关押3年后被判死刑又改判旡期。生活的磨砺人会差别很大,那位小朋友很可怜。
刘金华对新闻:13岁女生写剧本谈婚恋引热议 郑渊洁:干得漂亮的评论
真是自叹弗如
匿名人士对新闻:湖北非尖子生获20万奖学金的评论
一个人如果成功,必然有他的理由。
匿名人士对新闻:打工父亲写信教12岁儿子感恩的评论
凶猛,这个评论写了一年多时间!!!还是中国网络速度是蜗牛他奶奶,一年多才爬上网。害得我点了一篇过时的太久的新闻。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哎 就快要比赛啦 好紧张哦 还没交完呢 真希望我快点会啊 加油 ↖(^ω^)↗······································· 帆 新区中学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哎 就快要比赛啦 好紧张哦 还没交完呢 真希望我快点会啊 加油 ↖(^ω^)↗······································· 帆 新区中学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中国老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难道是变傻后就孝了???
匿名人士对新闻:儿时挨打,长大变傻?的评论
只要回忆的时候没太多痛苦的感觉,就已经是幸福了,哈哈……
匿名人士对新闻: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评论
童年幸福好像不太回忆得起来。
匿名人士对新闻: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评论
年轻的父母、准父母很有必要跟踪这个研究。
匿名人士对新闻:儿时挨打,长大变傻?的评论
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欢迎参加优培少儿发展课程,五年青少年心理夏令营经验,成效显著。http://www.upc.sh.cn/upc_dev/
优培对新闻: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评论
说得好,上海一家叫“赢在起点”的机构好关门了。或改名“输在起点”好了,这样,还有人会去报名读书吗?总之,我们应该把童年还给儿童,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将来真正长大。
匿名人士对新闻: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评论
这个十二岁的儿子是不是贾君鹏?
匿名人士对新闻:打工父亲写信教12岁儿子感恩的评论
ORZ
匿名人士对新闻:11岁美国女孩答问 见解令人刮目相看的评论
欢迎参加UPC优培的少年健康发展课程。www.upc.sh.cn
LU对新闻: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欢迎参加UPC优培的少年健康发展课程。www.upc.sh.cn
LU对新闻: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原来响当当里面好多都是这里来的,拼凑啊拼凑,还不如这自成一系列。现在回忆响当当宣传的时候麦妈说的,麦兜北上,是港人现实写照来的……
V对新闻:[跟麦兜学国学]清明篇:清洁、清明、情的评论
暑期补课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孩子、家长、老师都想要考好学校~我们的教育制度每当到高考季节时总会引起广泛关注,要改的的确有很多啊!
M对新闻:禁补令一派威严,补习班热火朝天 学校心照不宣的评论
很多人责怪大学毕业生没有创造力,实在是冤枉了大学生们。试想阿,他们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一直是被要求“要按照正确答案”,连高考作文训练都要学生考虑“按格式写作才能得高分”,这正好是和创造力的成长环境相悖的,你说这社会舆论是否有些扭曲?
过来人对新闻: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评论
保护好孩子的“不听话”——如果这在学校中很难做到,那么就在暑假找个合适的夏令营:让孩子既安全又可以尽量放松一下。这样的夏令营,只有在师生比在1:5以内的情况才能做到,当然价格也就不菲了,但事关孩子今后长久的创造力发展,值不值?
旁观者对新闻: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评论
孩子是父母的投射。这位赵妈妈,你有这份心,你的孩子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的。祝福你啊!
咨询师对新闻:ABC小孩的教育困惑的评论
电脑迷的AD?
皮蛋对新闻:熟悉十多种编程语言,9岁娃玩电脑堪比专家的评论
手指阳光,原文出处已经标明,谢谢提醒。希望多给我们提意见,更希望能多提供些相关稿件,谢谢!邮址:getiedu@gmail.com
Lu对新闻:一个外籍学生的启示的评论
V妈没有心理学家的头衔,但做的水平比很多心理学家的水平还高呢!她给了女儿全世界最好的礼物:拥有幸福
润轩对新闻:小V妈的育女心经:小孩子偷糖吃怎么办?的评论
循循善诱的好母亲!
yangkun对新闻:小V妈的育女心经:小孩子偷糖吃怎么办?的评论